
一、化学沉淀法(石灰沉淀法)
适用场景:氟浓度较高的工业废水或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站。
原理:向污水中投加石灰(Ca(OH)₂)或氯化钙(CaCl₂),使氟离子(F⁻)与钙离子(Ca²⁺)反应生成难溶性氟化钙(CaF₂)沉淀。
反应式:
Ca(OH)2+2HF→CaF2↓+2H2O
操作要点:
1.pH控制:需维持pH>10以确保反应完全,后续需中和处理(如加酸调pH至6-9)。
2.药剂投加:按氟离子浓度计算石灰用量,通常需过量投加以确保反应完全。
3.沉淀分离:通过沉淀池或澄清池分离氟化钙污泥,污泥需妥善处理(如填埋或资源化利用)。
优缺点:
.优点:成本低、操作简单、适合大规模处理。
.缺点:氟残留浓度通常为10-15mg/L,难以满足严格排放标准(如<1.5mg/L);污泥量大,需额外处理。
二、混凝沉淀法(铝盐/铁盐混凝)
适用场景:氟浓度较低的农村生活污水或需深度处理的场景。
原理:投加硫酸铝、聚合氯化铝(PAC)等铝盐,利用铝离子(Al³⁺)与氟离子形成络合物,并通过水解产物(如Al(OH)₃胶体)吸附氟离子后沉降。
反应式:
nAl3++3n(OH)−+F−→[Al(OH)3]nF
操作要点:
1.pH控制:最佳pH范围为6-7,需精确控制以避免铝离子水解不完全或氟离子再溶解。
2.药剂投加:根据氟浓度调整铝盐用量,通常需配合助凝剂(如聚丙烯酰胺)提高沉降效率。
3.沉淀分离:通过高效沉淀池或气浮装置分离絮体,上清液达标排放。
优缺点:
.优点:药剂投加量少、处理量大、一次处理可达国家排放标准。
.缺点:铝残留风险(如出水铝离子超标);对低浓度氟废水处理效果有限。
三、吸附法(活性氧化铝/骨炭/沸石)
适用场景:水量较小的农村饮用水处理或分散式污水处理。
原理:利用活性氧化铝、骨炭、沸石等吸附剂的选择性吸附能力去除氟离子。
操作要点:
1.吸附剂选择:活性氧化铝对氟离子吸附容量大(可达5-10mg/g),适合低浓度氟废水。
2.再生处理:吸附饱和后需用硫酸铝溶液再生,再生液需额外处理(如混凝沉淀)。
3.预处理要求:高浊度或高有机物污水需预处理(如过滤、氧化)以避免吸附剂堵塞。
优缺点:
.优点:处理效果好、可再生使用、适合小规模处理。
.缺点:吸附容量有限、需频繁再生或更换吸附剂;运行成本随材料不同波动。
四、离子交换法(特种除氟树脂)
适用场景:对出水要求高的农村饮用水处理或低浓度含氟废水深度处理。
原理:利用特种阴离子交换树脂(如杜笙CH-32)的选择性吸附能力,仅吸附氟离子而不受硫酸根等阴离子影响。
操作要点:
1.树脂选择:优先选择对氟离子选择性高、抗污染能力强的树脂。
2.再生处理:吸附饱和后需用酸碱或盐溶液再生,再生液需处理(如混凝沉淀)。
3.预处理要求:对进水悬浮物(SS)要求高,需预处理(如过滤)以避免树脂堵塞。
优缺点:
.优点:处理精度高(出水氟浓度<1mg/L)、吸附量大(6-8g/L)、适合低浓度处理。
.缺点:再生成本高、树脂易被有机物污染;适合小规模处理。
五、膜分离法(反渗透/电渗析)
适用场景: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或需高品质出水的场景。
原理:
.反渗透(RO):通过高压泵驱动污水通过半透膜,截留氟离子及其他溶解性污染物。
.电渗析:在离子交换膜两端施加直流电场,使带负电的氟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阳极迁移。
操作要点:
1.预处理:需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、有机物等以避免膜污染。
2.膜组件选择:根据水质选择耐污染、高通量的膜组件。
3.浓水处理:反渗透浓水需额外处理(如蒸发结晶)。
优缺点:
.优点:处理效果好(出水氟浓度<0.1mg/L)、可同时去除多种污染物。
.缺点:设备投资大、运行成本高;适合小规模或高附加值场景。
六、推荐方案
1.高浓度含氟废水(氟浓度>50mg/L):
.首选化学沉淀法:成本低、操作简单,但需配合后续处理(如铝吸附法或螯合树脂法)以满足严格排放标准。
2.低浓度含氟废水(氟浓度<20mg/L):
.首选混凝沉淀法或吸附法:铝盐混凝剂成本低、处理量大;活性氧化铝吸附剂适合小规模处理。
3.对出水要求高的场景(如饮用水):
.首选离子交换法或膜分离法:处理精度高、出水稳定,但需考虑运行成本。
4.经济条件有限的农村地区:
.推荐化学沉淀法+铝吸附法组合工艺:通过分阶段处理降低总成本,同时满足排放标准。
相关文章:------------------提高除氟处理效果的方法有哪些
联系电话:0755-89641127
联系手机:15013809846
公司传真:0755-89641863
电子邮箱:2250469268@qq.com
公司地址: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教育北路82号